腎臟病人5成6有肥胖問題
隨著人口老化,高血壓與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增加等因素,末期腎臟病已成為全球共同矚目之重大健康議題,在台灣104年十大死因中腎炎、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高居第9名,每年有4700人以上死於腎臟相關疾病。腎臟病發生原因很多,除了慢性病之外,近年來國內外研究也發現,肥胖會顯著地增加慢性腎臟病發生之機會,在罹患腎臟病後,肥胖會加速腎臟病更加惡化。
依據國民健康署調查研究,國內20歲以上成人每10位就有1位患有慢性腎臟疾病,另外在成人過重及肥胖盛行率高達43%,這二者之間關係,民眾不得不注意。台灣腎臟醫學會盧國城理事長說明:肥胖會改變腎臟血流造成腎絲球超過濾和腎絲球高壓,對於慢性腎臟病病情加重,另外肥胖也會增加高血壓、糖尿病、高血脂,而三高同時也是腎臟病的主要風險因子。國民健康署呼籲,輕忽肥胖將導致腎臟加速病變,除了影響個人健康及家庭生活品質,更對國家社會經濟產生莫大影響,如果不好好保護腎臟,造成腎臟病更嚴重的是需要洗腎,以105年健保署健保門診透析治療花費高達355億元,約佔健保總預算5.7%,影響之鉅,不言可喻!
民眾輕忽肥胖-萬害之首,腎臟病人高達5成6有體重過重及肥胖,要小心!
依據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結果,顯示40歲以上之慢性腎臟病人BMI過重及肥胖比率高達56.3%(男性:62.8%,女性:45.9%),且調查結果顯示,BMI有過重及肥胖情形之慢性腎臟病人,沒有做任何體重控制者竟也近達5成,其中女性慢性腎臟病人為58.7%,高於男性慢性腎臟病人的45.9%。此外依前述調查結果發現,40歲以上慢性腎臟病人BMI過重及肥胖者,過去1個月沒有運動者為43%(女性慢性腎臟病人54.1%,男性慢性腎臟病人38%)。
打擊肥胖 顧腎賺健康
肥胖風險會使腎絲球肥大、腎絲球超過濾及蛋白尿的排出量增加,進而導致腎絲球硬化,而使得罹患慢性腎臟病與末期腎臟病的機會增加,除此之外也是三高(高血壓、糖尿病、高血脂)重要影響因子,而三高更是加重腎臟疾病禍害之首,因此打擊肥胖控制體重是有助血壓、血糖、血脂的控制,並可降低或減緩腎臟病進展,提醒民眾要預防腎臟病發生,應從打擊肥胖開始!